个人简介
李寿欣,男,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九州ju111net手机登录院长。主要学术兼职:人类认知与行为发展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心理健康研究会会长,山东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信息加工差异及其脑机制、工作记忆的加工机制、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认知方式的理论在ju111net手机版实践的应用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15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曾获得山东师范大学“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
个体认知方式、人类认知与学习、工作记忆、人类认知及其脑机制。
讲授课程
《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关于认知方式的理论与实践》、《认知神经科学前沿》、《多因素实验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测量》、《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测评研究》。
目前承担和已完成的各类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同类型注意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项目批准号:31871100,资助金额:60.00万元)。主持。项目起止年月:2019/01-2022/ 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情绪唤醒影响联结记忆的制约因素及认知神经机制”(项目批准号:31571113,资助金额:64.00万元)。主要参与者。项目起止年月:2016/01-2019/ 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客体相似性与个体认知方式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影响”(项目批准号:31470973,资助金额:53.00万元)。主持。项目起止年月:2015/01-2018/ 12。
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慈善捐助的心理诱发机制研究” (项目批准号:15SH083,资助金额:20.00万元)。主要参与者。起止时间:2015/01- 2018/12
5.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建设项目:《教与学的心理学》。主持。2013年。
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认知方式和情绪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及对震后创伤障碍患者的分析”(项目批准号:09YJAXLX015,资助金额:7万元)。主持。起至时间:2010/01-2012/06。结题证书号:2013JXZ2356。
7.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生阅读过程个体差异的眼动差异研究” (批准号:DBA090292,经费2万元)。主持。起至时间:2010/01-2012/12。
8. 山东省科协科普资源开发资助项目“《青少年心理学知识》科普软件” (经费5万元)。主持。起至时间:2009/ 11月- 2010/12。
9. 山东省科技馆课题“心理学测试” ,(项目批准号:JSB-0802,经费4.5万元),主持。
10. 2004年承担山东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建设项目(经费0.4万元),主持。
11. 2004年承担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改立项“关于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经费1.6万元,主持。
12. 2004年承担山东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建设项目,经费0.4万元,主持。
13. 2003年承担山东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关于不同认知方式学生的阅读特点的研究”(课题编号:J03Y04), 经费1万元,主持。
14. 2003年承担山东省教育研究基地项目“我国青少年认知方式发展及其相关特征的研究”,经费1万元,课题负责人。
15. 1999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中心课题:“中学生个体差异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关系”,经费0.5万元,承担子课题。
16. 1998年承担国家教委“九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我国中小学生认知方式类型及其相关特征的研究”(课题编号:98JCXL003,,经费1.2万元)。主持。
17. 1998年承担山东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关于在高师开展心理实验教学的探讨”,经费3.0万元,课题负责人,2000年结题。
18. 1998年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子课题:“大学师生间认知方式的匹配关系对教学评估效果的影响”,自筹经费,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19. 1997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子课题:“关于高中生认知方式发展的研究”,自筹经费,子课题负责人。
20. 1996年承担山东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生学习方法类型及其指导研究”,经费0.3万元,课题负责人。
主要学术成果
2019年
1. Zhang, D., Hyönä, J., Cui, L., Zhu, Z., & Li, S*. (2019). Effects of task instructions and topic signaling on text processing among adult readers with different reading styles: An eye-tracking study.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64, 101246.
2. 李寿欣*, 车晓玮, 李彦佼, 王丽, 陈恺盛. (2019). 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类型对注意选择的影响. 心理学报, 51(5): 527-542.
3. Che, X., Ding, X., Ling, X., Wang, H., Gu, Y., & Li, S*. (2019). Does maintaining bindings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require more attention than maintaining features?. Memory, 27(6), 729-738.
2018年
4. 辛晓雯,吕晓蕾,李敏,韩含,张倩,李寿欣*.情绪的动机强度与工作记忆任务类型的协调性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心理科学,2018,41(05):1062-1068.
5. 王凯旋,苗沂林,车晓玮,李寿欣*.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中央注视线索返回抑制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06):649-655.
2017年
6. 华巧云,张德香,车现楠,李寿欣*.工作记忆广度训练对小学生算术应用题解决的影响.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5):84-90.
7. 韩含,李寿欣*,王慧萍.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训练的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7(10):49-55
8. 李寿欣*,车现楠.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民族刻板印象:文化适应策略的中介作用.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03):91-99.
2016年
9. 王丽,李寿欣*,张倩.加工焦点性和任务负荷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2):79-87
10. Zhang, Q., Li, S.*, Wang, X., & Che, X. The Effects of Direction Similarity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Behavioral and ERP Studie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16, 69 (9):1812-1830.
2015年
11. 车晓玮, 张倩, 李寿欣*.干扰材料的熟悉性和认知方式对语篇阅读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2): 198-203.
12. Wang X, Liu L, Adams W, LiS, Zhang Q, Li B, Wang M, & Cui R. Cocaine exposure alters dopaminergicmodulation of prefronto-accumbens transmission. Physiology & behavior(SCI),2015, 145: 112-117.
13. 岳鹏飞,杜婉婉,张伟,宫大志,李寿欣*.客体—空间形象自陈问卷中文修订版研究,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1):112-114.
14. 李寿欣*, 蔺佳, 孙华.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知觉和心理旋转加工过程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苏州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5, 3(2): 76-84.
2014年
15. Jia S, Zhang Q, & Li S*.Field dependence–independence modulates the efficiency of filtering outirrelevant information in a visual working memory task. Neuroscience(SCI),2014, 278: 136-143.
16. 李寿欣*,张德香,张建鹏.组织型插图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说明性文本阅读的影响,心理学报,2014,46(8):1043−1051.
17. 马元广,李寿欣*.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降低注意灵活性,心理学探新, 2014, 33( 6):527-522.
2013年
18. 张倩,李寿欣*,张旭明.高水平乒乓球残疾运动员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中国校外教育,2013,3:154.
19. 马元广,李寿欣*.论教师的职业精神—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当代教育科学,2013,11:63-64.
20. 马元广,李寿欣*.解释风格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102-1105.
21. 李寿欣*,陈慧媛,张建鹏.语境位置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歧义句歧义消解的影响,心理科学,2013,36(5):1073-1077.
22. 马元广,李月,李寿欣*.D型人格影响冠心病的心理机制:消极情绪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2):224-228.
23. 贾广珍,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句法歧义的加工,心理学探新, 2013, 33( 2):163-167.
24. 贾广珍,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歧义词不适当意义的机制,心理科学, 2013, 36( 2):36 (2): 340-343.
2012年
25. 张建鹏,陈慧媛,张德香,李寿欣*.语境类型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代词歧义消解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12,18(4):315-322.
26. ,,*.不同场认知方式个体完成心理旋转任务时神经效能的差异:来自皮层慢电位的证据,,:532-535.
27. 李月,李寿欣*.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与抑郁、焦虑心理结构的区辨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7):505-510.
28. 李寿欣*,李磊.自传体记忆概括化与抑郁和创伤后情绪障的关系,济南大学学报,2012,22(3):78-81.
2011年
29. Li S, Gong D, Jia S, ZhangW, & Ma Y: Object and spatial visualizers have different object-processingpatterns: behavioral and ERP evidence. Neuroreport, 2011, 22(17): 860-864.
2010年
30. 李寿欣*,徐增杰,陈慧媛.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外部干扰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报,2010,41(5):1149-1157.
31. 单西娇,李寿欣*:由两个模型看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机制的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684-1691.
32. 张利增,权朝鲁,李寿欣.提示对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 2010, 33( 6):1405-1407.
33. 陈慧媛,岳鹏飞,李寿欣*.决策风格与认知需求和控制源的关系。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25(2):53-56.
2009年
34. 李寿欣*,罗良,宫大志,戴桂旭.呈现方式与认知方式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2):104-108.
2008年
35. 李寿欣*,董立达,宫大志.注意状态、认知方式与前瞻记忆的TAP效应。心理学报,2008,39(11):1149-1157.
36. 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图形一致性判断过程中的ERP研究。心理学探新,2008,28(3):47-52.
37. 宫大志,李寿欣*.多种心理学实验生成工具的比较分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70-75.
38. 李寿欣*. 关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理论及其理论模型修订. 西南大学学报, 2008,34(1):19-21.
2007年
39. 马妍妍, 李寿欣*. 个体智力差异的脑电生理学基础——来自EEG和ERP的证据.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6):872-877.
40. 刘凤美,李寿欣*. 老子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治疗三要素中的价值.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2:154-157.
41. 董立达,李寿欣*. 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5):52-55.
42. 姚茹,李寿欣*,董立达,贾广珍. 老年人返回抑制之特征分析. 》,2007,29(2):44-47.
2006年
43. 李寿欣*, 周颖萍. 认知方式与材料复杂性对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6, 38(4): 523-531.
44. 刘宁, 李寿欣*. 外显和内隐记忆中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记忆偏向. 心理科学, 2006, 29(5): 1111-1115.
45. 李寿欣*, 宋艳春. 不同认知方式中小学生的前瞻记忆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22(2): 18-22.
46. 金玉华, 李寿欣*. 沉思——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研究与进展.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22(1): 80-83.
47. 李寿欣*, 许芳.中国人格量表在师范大学生中的应用及其与认知方式关系的探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51(5): 140-143.
48. 李寿欣*, 杨建伟. 《实验心理学》重点难点解析. 现代教育, 2006, 5: 60-61.
49. 许芳, 李寿欣, 金玉华. 斯腾伯格思维风格理论的研究进展.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1(1): 19-21.
50. 刘晓芹, 李寿欣*, 杨瑞贞. 医学生心理健康与行为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2): 227-229.
51. 李寿欣*, 金玉华. 国外冲动性失调研究概述.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2006, 3(3): 226-228.
2005年
52. 李寿欣*, 丁兆叶, 张利增. 认知方式与线索特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5, 37(3): 320-327.
53. 孙丽,李寿欣*. 关于认知方式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 山东师大学报(基础ju111net手机版与研究), 2005, (1): 136-137.
54. 李寿欣*,许芳. 《实验心理学》复习指南. 现代教育, 2005, 8: 22-23.
2004年
55. 李寿欣*, 周颖萍. 试论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的关系.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49(4): 125-129.
56. 丁兆叶,李寿欣*, 李君春. 初中生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当代教育科学, 2004 (19): 46-47.
57. 刘宁,李寿欣*. 关于学生认知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63-66.
58. 李寿欣*,李波. 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认知方式发展的影响.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12(2): 156-157,144.
(注*表示通讯作者)
2003年以前
59. 李寿欣*,张忠华. 认知方式与教学策略对英文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心理科学, 2003, 26(3): 519-520.
60. 李寿欣*,陈红敏. 学生认知方式与学科内容对文章阅读迁移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18(4):52-55.
61. 李寿欣*, 张雯.大学生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 28(2): 102-106.
62. 杜向阳,李寿欣*. 关于听力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认知方式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2, 1: 33-36.
63. 李寿欣*, 张秀敏. 中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及对我们的启示. 心理学探新, 2001, 21(3): 47-50.
64. 李寿欣*,马广涛. 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健康心理学杂志(心身医学版),2001, 1: 20-21.
65. 宋广文, 李寿欣, 王新波. 学生认知方式影响文章阅读理解的实验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7(2): 31-35.
66. 李寿欣*,李涛. 大学生认知方式与人际交往及创造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心理科学, 2000, 23(1):119-121.
67. 宋广文,李寿欣,伊焱. 生认知方式及其教育应用的研究与进展. 华东师大学报, 2000, 18(4): 50-58.
68. 李寿欣, 孟庆茂. 关于在高师院校心理学教学中开展心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 12(1): 33-35.
69. 李寿欣, 乔资萍.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查分析及其指导.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 6(3): 33-36.
70. 李寿欣,宋广文. 西方认知方式研究概观. 国外社会科学, 1999,1:19-24.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复印.
71. 李寿欣,宋广文. 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理论演进及其应用研究.内蒙古师大学报, 1999, 2: 58-66.
72. 李寿欣,宋文翠. 当代心理学关于汉字信息加工的研究.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9, Z3: 51-52.
73. 李寿欣,庄捷,李德亮. 高中生和中师生考试焦虑的测验研究。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 1: 28-31.
74. 寿欣,唐爱民. 中国传统智能思想摭论. 齐鲁学刊, 1998, 6:107-111.
75. 宋广文. 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的研究进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上海教育科研, 1998, 11:21-24.
76. 孟庆茂. 师生间认知方式的相互作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心理科学, 1997, 20(5):456-457,455.
77. 认知方式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心理科学, 1995, 18(6):366-368.
78. 李寿欣. 认知方式理论建构及其应用研究. 山东师大学报, 1995, 40(6):63-65.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复印.
79. 西方关于认知方式理论在教育上的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5, 15(4):61-64.
80. 国高师教育实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山东教育科研, 1995, Z1: 83-84.
81. 广文. 关于高中生认知方式的测验研究. 心理学报, 1994, 26(4):378-384.
82. 对一名抑郁症患者的日记分析. 心理世界, 1994, 1: 32~34.
83. 李寿欣. 中学生智力水平、性格类型与人缘关系的相关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 7(1):43-45.
84. 大脑两半球机能差异及其成因. 心理学探新,1991,13(1):14-17.
85. 李寿欣. 大脑两半球机能差异及其成因. 心理学探新,1991,13(1):14-17.
学术获奖
1. “基于心理戒毒实践的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2018年获得山东省师范大学第三届研究生ju111net手机版成果二等奖。首位人员。
2. 《心理学实验指导丛书》,获得2014年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首位人员。
3. “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外部干扰的眼动研究”, 2012年获得山东省第26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首位人员。
4. “注意状态、认知方式与前瞻记忆的TAP效应”,2010年获得山东省第2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首位人员。
5. “认知方式与线索特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2006年获得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首位人员。
6. “关于在高师开展心理学实验教学的探讨”,2001年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首位人员。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31-86180178
E-mail:shouxinli@sdnu.edu.cn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250014)